未来一段时期我市气温将逐步上升且雨水较多,给全市交通工程建设质量控制带来诸多不利影响,为加强我市交通建设工程夏季施工质量管理工作,提升我市交通建设工程夏季施工质量,现就夏季施工管理工作提出如下要求:
一、明确要求,规范现场夏季施工管理
建设单位应高度重视交通建设工程夏季施工管理工作,结合工程实际情况,明确夏季施工管理的各项具体要求,督促各参建单位严格落实夏季施工质量措施,确保夏季施工质量管理处于受控状态。
二、各司其责,强化质量安全责任落实
1.各建设单位应根据工程实际,正确处理好质量、进度与安全之间的关系,在确保工程建设总体质量的基础上,积极稳妥地推进工程建设。
2.各施工单位应根据合同工期要求和总体进度计划,科学合理地安排各分项、分部工程的实施。施工单位须结合本工程(或合同段)的实际情况,制定切实可行的夏季施工组织设计,经审查批准同意后方可组织实施。
3.监理单位应严格审查夏季施工组织设计,尤其对涉及工程质量、施工安全、工程耐久性及主要使用功能的关键环节、重要部位应认真审核。施工过程中,严格按规范要求认真开展监理工作,自觉履行监理职责,强化事前预控,加强事中控制,将监理旁站、巡视及平行检测工作履责到位,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实施。
三、统筹考虑,确保夏季施工取得实效
1.夏季施工前,各施工单位应根据审查批准后的夏季施工技术方案,提前备足所需的各种物资和设备,做到未雨绸缪,防患于未然。
2.夏季施工期间,各参建单位应主动与气象部门联系沟通,设专人负责气象信息和气象预报的收集、告知提醒,及时动态调整夏季施工计划,科学指导施工作业。
3.认真做好夏季施工的各项检查工作,发现问题,及时处理;做好值守安排,确保24小时信息畅通。
四、夏季施工相关技术要求
(一)路基工程
1.夏季雨期施工应综合规划、合理设置现场防排水系统,及时引排地面水,路堤填筑的每一层表面应设2%-4%的排水横坡,在已填路堤路肩处,应采取设置纵向临时挡水土埂、每隔一定距离设出水口和排水槽等措施,引排雨水至排水系统,雨期路堑施工宜分层开挖,每挖一层均应设置纵横排水坡及临时排水沟,使水排放畅通。
2.路基基底应在雨期前将基底处理好,孔洞、坑洼处填平夯实,整平基底,并设纵横排水坡;低洼地段,应在雨期前将原地面处理好,并将填筑作业面填筑到可能的最高积水位0.5m以上。
3.路堤施工填料应选用透水性好的碎石土、卵石土、砂砾、石方碎渣和砂类土等。利用挖方土作填料,含水率符合要求时,应随挖随填及时压实。含水率过大难以晾晒的土不得用作夏季雨期施工填料。路堤应分层填筑,并及时碾压。每一填筑层表面应做成2%-4%双向路拱横坡利于排水,低洼地带或高出设计洪水位0.5m以下部位应选用透水性好、饱水强度高的填料分层填筑,并及时施做护坡.坡脚等防护工程。填筑路堤需借土时,取土坑的设置应满足路基稳定的要求。
4.挖方路基施工挖方边坡不宜一次挖到设计坡面,应预留一定厚度的覆盖层,待夏季雨期过后再修整到设计坡面。开挖路堑,当挖至路床顶面以上300-500mm时应停止开挖,并在两侧挖好临时排水沟,待雨期过后再施工。
5.结构物基坑在雨季开挖后未能及时施工时,应采取防浸泡措施,必要时雨后应对基坑地基承载力再次检测,以确定是否满足设计要求。
6.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结构层施工应选择适宜的气候环境,针对当地气候变化制订相应的处置预案,避免在雨季施工,且不应在雨天施工。
7.天气炎热或运距较远时,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拌和时宜适当增加含水率。对稳定中、粗粒材料,混合料的含水率可高于最佳含水率0.5-1个百分点;对稳定细粒材料,含水率可高于最佳含水率1-2个百分点。
8.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层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,应及时养生。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养生期宜不少于7d,养生期宜延长至上层结构开始施工的前2d。养生可采取洒水养生、薄膜覆盖养生、土工布覆盖养生、铺设湿砂养生、草帘覆盖养生、洒铺乳化沥青养生等方式,宜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式。养生期间应封闭交通,除洒水车和小型通勤车辆外严禁其他车辆通行。洒水养生宜作为水泥稳定材料的基本养生方式,并应符合下列规定:每天洒水次数应视气候而定。高温期施工,宜上、下午各洒水2次。养生期间,稳定材料层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。
(二)路面工程
1.沥青路面雨季施工应注意气象预报,加强工地现场、沥青拌和厂及气象台站之间的联系,控制施工长度,各项工序紧密衔接。
2.运料车和工地应备有防雨设施,并做好基层及路肩排水。
3.在雨季铺筑沥青路面时,应加强与气象台(站)的联系,已摊铺的沥青层因遇雨未行压实的应予铲除。
(三)混凝土结构物
1.混凝土结构物雨期施工,应符合下列规定:(1)模板支架的地基和基础应满足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,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,防止地基软化而导致沉降及支架失稳;(2)钢筋、钢绞线等材料的存放应支垫覆盖,并应防水、防潮。钢筋的加工和焊接应在防雨棚内进行。结构外露的钢筋、钢绞线及预埋钢件等应采取覆盖或缠裹等防护措施。(3)水泥的储存应防雨防潮,已受有结块的水泥不得用于工程中。雨期施工应增加砂、石集料含水率的检测次数,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,保证拌和质量;砂、石集料的含水率检测,每个台班应不少于1次,雨后拌制混凝土应先检测后拌和。(4)雨后模板和钢筋上的淤泥、杂物等,应在浇筑混凝土前清除干净。除非有良好的防护措施,否则不宜在大雨天浇筑结构混凝土。新浇筑的混凝土在终凝前,不得被雨淋。(5)桥面防水层不得在雨天进行铺设施工。
2.砌体的雨期施工,砌体砂浆在达到终凝前,不得遭受雨水冲淋;砌体的砌筑块石、片石或预制混凝土块应将淤泥、杂物冲洗千净后方可砌筑;现场制作的砌体砂浆试件应采取防雨措施。
3.当昼夜日平均气温高于30℃时,混凝土工程和砌体工程的施工应符合热期施工的规定。热期混凝土工程施工所用的原材料,应采取必要措施对水泥和砂、石集料等遮阳防晒,或对砂、石料堆水降温,降低原材料进入搅拌机的温度;拌和水宜采用冷却装置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对其降温:对水管及水箱应设置遮阳或隔热设施。
4.热期混凝土工程施工时,配合比的设计应考虑高温对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影响。搅拌站的料斗、储水器、皮带运输机及搅拌筒等应采取遮阳措施。在搅拌和浇筑过程中,应增加混凝土坍落度的检测次数,当不满足施工需要时,应及时对配合比进行适当调整。混凝土宜在棚内或气温较低的夜间进行搅拌,当无其他特殊规定时,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宜控制在30℃以下。宜采用带有搅拌装置的运输车运输混凝土,且搅拌筒上应有防晒设施。在运输过程中应慢速、不间断地搅拌混凝土,但不得在运输过程中加水搅拌,并应最大限度地缩短运输的时间。
5.热期混凝土浇筑前应有全面的施工组织计划,做好充分准备,配备足够的施工机具设备,保证浇筑施工能连续进行。在混凝土浇筑前,应通过试验确定在最高气温条件下混凝土分层浇筑的覆盖时间,施工时应严格控制,不得超过。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宜选在一天温度较低的时间内进行,混凝土从搅拌至浇筑的时间应缩短,浇筑速度应加快且应连续进行。浇筑完成后应加快表面混凝土的修整速度,修整时可采用喷雾器喷洒少量水防止表面干缩裂纹,但不得直接在混凝土表面浇水。
6.热期施工混凝土浇筑完成并对表面修整后应尽快开始养护,应在其表面立即覆盖清洁的保水材料,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水分:初凝后应增加覆盖浸湿的粗麻布或土工布,继续洒水保湿养护。混凝土保湿养护的时间应不少于7d。保湿养护期间,如具备条件,宜采取遮阳和挡风措施,控制高温和干热风对养护质量的影响。混凝土结构拆模后的洒水养护宜采用自动喷水系统或喷雾器,保湿养护不得间断,亦不得形成干湿循环。
7.砌体在热期施工时砂浆宜随拌随用,气温超过30℃时,宜在2-3h内使用完毕。已凝结的砂浆,不得使用。砌筑砂浆宜有良好的和易性,用于石砌体时稠度宜为50-70mm;气温较高时,在保证强度的条件下可适当增大。
(四)水运工程
夏季水运工程施工应注意潮位变化,及时收集气象预报,动态调整施工计划,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,应严格按规范要求组织实施,并按混凝土结构物的夏季施工要求,完善相应的施工保证措施。
为确保我市交通建设工程夏季施工管理取得实效,近期我站将对各辖区内夏季施工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,具体检查时间另行通知。